2022年4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设立8个新的世界地质公园。至此,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数量达到177个。作为地球地质变迁的亲历者,地质公园缔造出众多非凡的地质遗迹,记录着生物和文化的多样性。如今,“世界地质公园”(UNESCO Global Geoparks,简称UGGp)成为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的代名词,也是我们探寻地球印记的天然史书,更是休闲探险、寓教于乐的绝佳场地。
素有“太行之脊,擎天地柱”之称的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图虫创意
「一场旅行播下的“大公园”种子」
19世纪中叶,著乔治·卡特林在去往达科他州的旅途中看到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印第安文明和生态的巨大破坏,于是提出了“基于保护政策设立大公园,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的设想。自此,自然“大公园”的种子便在世界范围内落地生根。 名艺 术家
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大量的在建铁路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 ©网络
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浪潮方兴未艾,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由此按下“快进键”。1999年,世界地质公园这一概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立。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提出并通过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计划。200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审议,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就此诞生。
首批入选的德国埃菲尔山脉地质公园是世界上典型的火口湖区 ©网络
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概念接踵问世;1999年,我国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之一。进入21世纪,中国世界地质公园获得爆发式发展,首批名单中有黄山、庐山、嵩山等8家地质公园名列其中,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共拥有41处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居全球之首。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险峻秀美的三皇寨景区 ©图虫创意
「如何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作为这颗星球46亿年生命的见证,世界地质公园囊括了177个世界顶级自然瑰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定义,世界地质公园是单一、统一的地理区域,依照完整的保护、教育和可持续理念对具有国际地质意义的遗产和景观进行管理。简而言之,世界地质公园必须具备明确的边界线、足够大的面积和稀有的世界级价值的地质遗迹。
蓝天、白云、绿地、村庄构成了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内闲适的田园风光 ©图虫创意
对所有缔约国而言,世界级价值的地质遗迹才是“上榜”的重中之重。比如, 黄山凭借全球范围内无可匹敌的中生代花岗岩峰林景观、第四纪冰川遗迹一举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也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生物圈保护区四顶桂冠的热门目的地。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的黄山 ©图虫创意
“地质与人”的关系也是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绕不开的一环。在峡谷纵横、冬冷夏热的湘西地区,苗族、土家族人沿山涧沟壑修筑吊脚楼,以酸辣之味祛湿,自成地质生态与原住民的共生融合之美。从启动申报到成功,湘西世界地质公园仅用不到三年时间,创造了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的“中国速度”。
苗族人聚居的德夯万年大峡谷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官网
当然,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并非意味着结束,而仅仅是“可持续”的开始。动辄数百平方公里,甚至数千平方公里的世界地质公园需要接受来自世界的严苛监督。未能“及格”的,即使是“颜值与才华并存”的庐山、张家界之流,也逃不过被“黄牌”警告的命运。若迟迟不做出调整,可能面临被除名的风险。
不识庐山真面目 ©图虫创意
「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分布」
刚刚迈入第18个年头的世界地质公园,在中国已经遍地开出瑰丽壮美之花。这41座包罗万象的世界地质公园,对旅行爱好者而言,提供了一个自然与人文完美契合的目的地打卡指南。现在,不妨一起去看看它们到底分布在中国的哪里!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打卡指南 ©华夏风物
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省市
世界地质公园在中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其中, 河南是目前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的省市,共有4家世界地质公园,分别为:王屋山-黛眉山、嵩山、云台山和伏牛山。
西峡老界岭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点之一 ©图虫创意
除河南外,位列第二的四川、安徽、江西和内蒙古各拥有3家世界地质公园,湖南、北京、黑龙江、福建、湖北、甘肃、云南、山东以2家世界地质公园并列第三。特别的是,香港也有1家入选。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由香港郊野公园、海岸公园和特别地区共同构成,图为海岸公园 ©图虫创意
面积最大/最小的世界地质公园
截止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地质公园是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其面积为7033平方千米,独特的高原地震遗迹、冰川地貌和中国最完整的欧亚板块开合地质历史记录在中国乃至亚洲东部地球科学上意义重大,无可替代。面积最小的是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仅有139.7平方千米,杰出的花岗岩遗迹、中国佛教圣地和典型的徽派民居建筑使其成为中国第38个世界地质公园。
昆仑山地质公园一览无遗的高原生态和风光 ©图虫创意
由花岗岩岩体组成的强烈断隆带——九华山 ©图虫创意
跨省的世界地质公园
目前,中国跨省的世界地质公园有2家,分别是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和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北京市西南与河北省交界处,涉及北京房山区和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涞源县,世界遗产周口店遗址也是该地质公园的核心景观之一。位于琼州海峡南北两侧的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由海南省海口园区和广东省湛江园区两部分组成,独特的玛珥式火山湖景观和火山地质现象是第四纪玄武岩火山学的天然宝库。
上: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 ©图虫创意 ;下:海南雷琼世 界地质公园 ©图虫创意
「世界地质公园:名山大川间的华夏历史」
在中国这片辽阔而又富有生机的土地上,受地理纬度、温度带分布、地震、火山爆发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41处地质奇观,将人、自然、文化和社会风俗共生共处,和谐得恰到好处。
华夏地貌全景图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囊括的地质遗迹类型丰富,源自岩石、化石、水体、冰川等类型的地质遗迹不一而足。众多天然形成的特定地貌景观,如喀斯特、丹霞、云台、岱崮等,塑造了一部中国地貌百科全书。
张掖五彩丘陵有“世界十大地理奇观”之称 ©图虫创意
在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成簇的石林分布在山坡、沟谷和洼地之中,几乎涵盖世界上所有的喀斯特形态。园内不断发育而成的石芽、溶洞、暗河等,与石林一起构成一幅喀斯特地貌全景图。其中乃古石林园区发育了完美的白云质灰岩石林地貌,此岩石因抗溶蚀能力强,在世界上极少能够形成石林。
形态各异的云南石林 ©图虫创意
云南石林还联合贵州荔波、重庆武隆、重庆金佛山、贵州施秉、广西桂林和环江,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国最早发现天坑的兴文世界地质公园,也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区。
兴文溶洞里五彩斑斓的魔幻世界 ©图虫创意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既有以黄龙洞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还有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在地壳的缓慢抬升和流水的长期侵蚀影响下,拔地而起的峰柱多达3000座,其中金鞭岩高达350米,这些形态各异,奇特魔幻的峰林,引得众多影视剧在此取景。
立体而富有张力的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 ©图虫创意
“一眼丹霞,群山无色”,丹霞地貌由中国人命名,是中国世界地质公园中的典型地 貌之一。福建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以典型青年期丹霞地貌为主体,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其中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以赤壁丹崖为特色,680多座奇特的红色砂砾岩石峰构成,峰下锦江秀水穿流而过,满园闽南柔情。在西北地区,张掖丹霞地貌则高大开阔,壮美之态展露无遗。
灿若明霞的赤壁丹崖错落在郁郁葱葱之间 ©图虫创意
在巍巍太行蜿蜒八百里间,云台地貌是裂谷大背景下形成的典型遗迹,也是中国地貌家庭中的新成员。双崖对峙的峡谷群和瀑、泉、溪、潭等水系共同构成的“云台地貌”景观,使得河南云台山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园内落差足有314米的云台天瀑坐拥“亚洲第一高瀑”之名,蔚为壮观。山险水幽的云台山宛若自然馈赠的山水画廊。
云台山红石峡 ©图虫创意
除此之外,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名单还拥有世界级的火山遗迹、沙漠等地貌,比如,被誉为“中国火山博物馆”的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年轻火山群之一;位于西北地区的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是目前全球唯一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
上:喷涌而出的岩浆凝固在五大连池的岩石里 ©图虫创意;下:万顷海浪经地质演化形成的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 ©图虫创意
人与自然的奏鸣曲
世界地质公园绝非仅“以貌”入选,人、文化、民俗活动等也是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41个世界地质公园让自然生态与人的融合在华夏大地上得到了最为淋漓尽致的诠释。
地处四川盆地的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以亿万年前侏罗纪恐龙化石遗址、两千年井盐遗址和八百年彩灯文化闻名遐迩,拓界后总面积超过自贡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众多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散落园内,如西秦会馆、燊海井、荣县大佛、吉成井盐作坊遗址等,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珍贵的恐龙化石、直至今日依然能产盐的古盐井、奇思妙想的彩灯都是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自带的流量密码 ©图虫创意
从自贡往南直抵宜宾市,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内悬崖绝壁之上的“僰(bó)人悬棺”,成为后人一窥古代西南少数民族葬制的实物见证。而绵延流传下来的“赛神节”,成为兴文人祭祀酬神的盛典。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僰人击打铜鼓,吹响号角,以牛祭祖敬神,兴文石海将上演一场神秘、古朴而粗犷的节日狂欢。
饱经风霜的兴文僰(bó)人悬棺 ©图虫创意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沂蒙山,相继发现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成为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所说之意即为登上蒙山龟蒙极顶,鲁国一览无余,山顶的孔子小鲁处和小鲁亭便是纪念之作。在漫长的时光流转下,沂蒙山还形成了八仙灯、蒙山拜寿祭典等独特的民俗活动,不断丰富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文化内涵。
在沂蒙山山区,每逢传统节日都有跑“八仙灯”的习俗 ©琅琊新闻网
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塑造了华夏大地或奇美、或神秘、或壮阔的独特地质景观,千百年来居于此处的动植物和人类生存繁衍,或将生命痕迹刻进地质层,或延续着 珍贵的文化印记。中国的41座世界地质公园是我们了解地质、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宝库,更是观察和探索中国的捷径。
文丨ants牙黑
文字编辑丨曲奇
图片编辑丨茶叶末儿
百科编辑丨Tinko、彭洋
封图丨图虫创意
来源|华夏风物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微信二维码
版权所有北京世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30544号-1
Copyright ©2003-2019CRC Media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