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中国特色文化城市”评价体系设计

  • 分类:城市指数
  • 作者: 刘欣竺
  •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 发布时间:2020-07-16 21:1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国内外涌现出一批特色文化城市,比如“创意之都”伦敦、“时尚之都”纽约、“动漫之都”东京、“设计之都”深圳、“美食之都”成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陶瓷之都”景德镇、“徽墨歙砚之乡”黄山等等,不胜枚举。

“中国特色文化城市”评价体系设计

【概要描述】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国内外涌现出一批特色文化城市,比如“创意之都”伦敦、“时尚之都”纽约、“动漫之都”东京、“设计之都”深圳、“美食之都”成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陶瓷之都”景德镇、“徽墨歙砚之乡”黄山等等,不胜枚举。

  • 分类:城市指数
  • 作者: 刘欣竺
  •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 发布时间:2020-07-16 21:18
详情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国内外涌现出一批特色文化城市,比如“创意之都”伦敦、“时尚之都”纽约、“动漫之都”东京、“设计之都”深圳、“美食之都”成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陶瓷之都”景德镇、“徽墨歙砚之乡”黄山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城市或以特有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以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山水景观资源等)为核心驱动要素发展城市;或摆脱资源的依赖,以创新力(科技技术、商业模式等)为文化产业的核心驱动要素促进城市发展;又或以其文化包容能力,有效整合了资源、创新力等各种文化要素推动城市发展。无论哪种形式,特色文化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我国很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城市。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并设计了中国特色文化城市指标体系,对特色文化城市发展进行量化评价,为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提供指导。

一、特色文化城市评价总体框架及指标体系

特色文化城市评价体系框架以城市功能理论、城市演进路径理论、文化竞争力理论为基础,从城市基础条件、文化发展能力和特色发展水平三个维度衡量。

首先,良好的城市基础条件是一个城市发展文化的基础,通过城市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生态环境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备发展特色文化的环境;其次,特色文化城市需要强劲的文化驱动力来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发展能力,从文化投入和文化环境加以衡量;最后,特色文化城市会形成一定的影响,通过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衡量城市的特色发展水平。总体框架图如下:

二、特色文化城市评价指标详解

1、城市基础条件

城市基础条件是城市为文化发展所预备的间接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经济基础、社会环境、生态环境。

第一,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总概况,文化产业作为一种高级的产业形态,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作为产业支撑,除此之外,城市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向更高层次的城市发展。经济基础主要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三个角度衡量,采用以下变量进行考察:

(1)地区GDP;
(2)人均GDP;
(3)非农GDP占比;
(4)GDP增长;
(5)人均GDP增长。

第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城市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一般状况,一个良性发展的文化城市需要有一定量的人口来促进消费,也需要基础设施和一定量的人才来支撑城市发展,从市场需求空间、人才供给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加以衡量,采用以下变量进行考察:

(1)人口密度;
(2)人均可支配收入;
(3)就业人口总量;
(4)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
(5)交通与通讯便利度;
(6)医疗条件;
(7)教育条件。

第三,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升城市生活质量,也可以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生态环境主要通过城市绿化条件和卫生条件进行衡量,采用以下变量考察:

(1)绿化率;
(2)清洁度。

2、文化发展能力

文化发展能力衡量的是城市发展文化业的驱动能力,主要包括两部分:文化投入、文化环境。

第一,文化投入

文化投入包括文化资源、文化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本资源的投入。

文化资源主要是指狭义上的文化资源,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精神资源,采用以下变量进行考察:

(1)艺术表演场馆坐席数量;
(2)文化娱乐类场所数量;
(3)各地区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数量;
(4)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5)博物馆文物藏品量;
(6)院线银幕数量;
(7)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省级以上)。

文化资本资源是能为人们带来持续收益的特定价值观体系,用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考察。
文化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进行考察。


故宫博物院

第二,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指城市中影响文化发展的环境,主要有文化政策环境、文化创新环境和文化公共环境。

文化政策环境是指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以下变量衡量:
(1)政府专项资金;
(2)政策支持满意度。

文化创新环境主要衡量文化的投入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以下变量衡量:

(1)文化科技科研单位人均科研经费;
(2)文化部门科研机构高级职称从业人员每百万人数量。

文化公共环境通过以下变量衡量:

(1)维护市场秩序;
(2)文化企业融资渠道;
(3)公共服务满意度。

3、特色发展水平

特色发展水平主要从文化经济效益和文化社会效益两个角度衡量。

第一,文化经济效益
文化经济效益主要从整体文化产业和主导文化产业两个角度衡量,分别从产业规模、增速及结构衡量,采用以下变量进行测量:
(1)文化产业增加值;
(2)文化产业人均收入;
(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
(4)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5)文化产业人均收入增速;
(6)特色主导文化产业增加值;
(7)特色文化产业人均收入;
(8)特色主导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
(9)特色主导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10)特色主导文化产业人均收入增速。

第二,文化社会效益

文化社会效益主要衡量城市表现出的文化影响力,从文化参与度、文化形象、文化包容度、文化氛围四个维度衡量。

文化参与度用以下变量衡量:
(1)艺术表演观众人次;
(2)群众观看电影次数;
(3)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
(4)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
(5)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活动次数;
(6)群众文化机构组织文艺活动次数。

文化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城市和文化产业经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印象和评价。

文化包容度是指城市对多种文化和他人的习惯、传统等的理解和尊重。

文化氛围是城市市民对本市文化氛围是否浓厚的总体评价。


天津滨海图书馆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微信二维码

版权所有北京世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30544号-1

  

Copyright ©2003-2019CRC Media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