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中日旅游交流与宣传推广策略

  • 分类:文旅大讲堂
  • 作者:中国旅游新闻网
  • 来源: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
  • 发布时间:2020-05-26 16:1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中国纪行CKRM》总编川田大介、KNT-CT控股公司(株)集团事业推进本部地域交流部科长後藤伸一围绕“中日旅游交流与宣传推广策略”分享了怎样向日本游客介绍中国!

中日旅游交流与宣传推广策略

【概要描述】《中国纪行CKRM》总编川田大介、KNT-CT控股公司(株)集团事业推进本部地域交流部科长後藤伸一围绕“中日旅游交流与宣传推广策略”分享了怎样向日本游客介绍中国!

  • 分类:文旅大讲堂
  • 作者:中国旅游新闻网
  • 来源: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
  • 发布时间:2020-05-26 16:13
详情

《中国纪行CKRM》总编川田大介、KNT-CT控股公司(株)集团事业推进本部地域交流部科长後藤伸一围绕“中日旅游交流与宣传推广策略”,从怎样向日本游客介绍中国?等三个方面做了分享。

怎样向日本游客介绍中国?

川田大介:大家好,我是川田大介。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作为一个普通日本人到中国旅行的所见所闻。

受漫画《功夫小子》《龙狼传》《不可思议的游戏》里的中国元素影响,我很小的时候就对中国文化很憧憬。2001年,我第一次访问上海,就被上海那种朝气蓬勃的氛围深深吸引。街上的年轻人很有教养,也很时尚,还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这些都跟我当时在媒体上看到的中国不一样。我那个时候非常感动,觉得这是多么酷、多么有意思的一座城市,多么有魅力的一个国家。

我来中国很多次了,中国70%左右的地方我都去过。在各地,我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风情。怎样才能让日本人产生想去中国的念头呢?很多日本人对中国有误解。我跟我的朋友是这样描述中国的:中国,是日本先贤们憧憬的文化的诞生地;有机会要去这样孕育出文化的地方,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想象当时的情景;不要被别有用心的媒体蒙蔽,应该亲自去确认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这里生活着怎样的人;可以在中国的各个地方看到我们所不知道的、古老而美好的日本的风土人情……因为我到过中国,听我这么说,现在很多朋友都想来中国。

那么,吸引日本人来中国,中国应该做些什么?据我所知,中国各地有很多非常有魅力的文化、风俗,但这些文化、风俗很难传到日本来。我觉得,可以将中国文化与日本类似的文化放在一起介绍,通过与日本文化的对比,让日本人更容易理解中国文化。其实,很多日本人非常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像一些传统工艺、地方美食、儒学、汉学、阳明学等,很多人都很有兴趣。可以通过介绍传统工艺、地方美食,把中国特色文化与日本相近的文化结合在一起,介绍给日本民众。我觉得,这是介绍中国文化最有效果的一种方式。

对日本人而言,理想的中国旅行是什么样的?团队游方面,比起去某个地方,面向各种趣味相投的人提供定制主题的旅行团会更受欢迎。例如,以喜欢的故事为主题的旅行、地方特色菜系的体验之旅、古代神秘传说的体验之旅、现代流行时尚体验旅行等符合日本人粉丝群的主题旅行会更有效果。很多日本人喜欢“三国”,可以为他们制定“三国”主题路线。同时,大家可以跟日本游客讲,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是相通的,他们会非常感兴趣,不仅会想再来中国,还会把这美好的回忆告诉朋友,形成口碑效应和良性循环。

我个人还有两个小建议,一是希望中国的景点提供正确的日语标识和提示,为日本游客提供紧急联络的手段、方法。因为我在中国旅行的时候,发现很多地方虽有日文标识,但标识很“奇怪”,作为日本人,我读得不是很通顺,甚至有时候是相反的意思,所以希望在这方面更完善。再一个是,中国的电子支付走在世界前列,去哪里都可以扫二维码,但现在很多外国游客不能用微信、支付宝进行支付,感觉非常烦恼,需要中国的旅游从业者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中日间应加强文化交流

後藤伸一:大家好,我是後藤伸一。2000年,我曾在北京语言大学留学一年,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此外,我还有带日本人去中国旅游的旅行社工作经验,接待过访日中国人,并将日本的文化艺术在日本和海外进行推广。

首先我想说明一下中日旅游业的现状。根据日本的数据,2001年,有约3.9万人次的中国人访问日本,同年访问中国的日本人为288.57万人次。此后,中国访日的游客数量持续增加,2008年首次超过100万人次,2013年之后开始急剧增加,2019年达到了959万人次,接近1000万人次。

中国访日游客数量持续增加,我认为有四个原因。一是限制放宽。日本政府放宽了签证发放条件,航空管制缓和,日中之间的航线增加了,中国人到日本就更方便了。二是人民币升值。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时,1元人民币约合11.64日元,而2015年,汇率是年平均1元人民币约合19.44日元,最高值达20.25日元。所以从中国到日本旅游,相当于日本所有东西打六折,中国游客可尽兴购买。三是日本政府的宣传。一方面制作了中文标识牌、宣传册,定期举办中文学习会,另一方面积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日本观光信息,邀请中国的网红博主、媒体记者、旅行社员工来日考察,参加海外旅行博览会、商业座谈会等。四是中国的人均收入年年增加,整体富裕起来了,不仅是日本,中国前往世界各地的游客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接下来,我想介绍一下日本人对中国游客增多的看法。总体来看,可以分为“希望来”和“不希望来”。希望中国游客来的人,可以分为“因为能赚钱”和“想学习交流”;不想让大家来的人,则是出于对中国人的固有印象,当然不仅是中国人,也包括其他外国人甚至日本人在内,如果其旅游活动对当地人造成困扰,都会被视为“观光公害”。因为没有调查数据,这两种态度的具体比例并不清楚,但我感觉不想让大家来的日本人有很多。理由很简单,因为能从中国游客身上赚钱的人只是少数,更多人对中国根本不了解,特别是普通民众,他们在新闻上看到中国游客暴买等现象,就会形成固有的偏见。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经常和在日本工作、生活的中国人交流,主要有两个感受。一是即使语言不通,心灵也能相通。特别是在旅馆和餐馆,中日之间的交流非常令人欣慰。虽然语言不通,但通过肢体语言和手势进行交流,大家的心情也会很好。二是中国人对很多日本文化有共鸣。我认为,日本文化大多起源于中国。例如,杜甫、李白的诗对日本文学有很大影响,日本诗人松尾芭蕉等便是因为憧憬这样的文化而踏上了旅程。1400年前,有很多日本青年去隋朝、唐朝留学,学习中国文化。他们将带回来的知识改编成日本人容易理解的形式,从而形成了日本的文化习俗。有趣的是,在现代,访日的中国人接触到的日本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通过海外旅行,接触自己本国的文化。

总的来说,我认为日本人应该把文化和交流放在第一位,第二才是赚钱。要想办法改善现在一些日本人对中国缺乏兴趣的状况,让他们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

那么,谁应该为此努力呢?一是旅游相关从业者,二是文化相关人员,三是自治体、观光协会相关人员,四是担负未来的学生。学习什么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二是现代中国文化,特别是生活习惯等;三是中文。简单来说,就是让日本人多去访问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传承者聊天、学习,一起吃饭,成为朋友。还可以邀请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来日本考察,接触日本文化,同时介绍中国文化。

找准两国文化的共通性

川田大介:去中国旅游的日本人以及来日本旅游的中国人,有一些共性。虽然两国语言不通,但一些思考方式和文化习俗却是相似的,中国和日本很多地方是共通的。遗憾的是,日本很多媒体觉得只是一部分日本人得益于中国观光客,赚了很多钱,并没有对中国有太多正面报道。我觉得,要让大多数日本人了解中国,知道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大家相互尊重、文化共生。只有了解这些,日本人才会想来中国旅行、访问。

中国和日本文化在根源上是相通的。如中国的玉和日本的翡翠,中国的黄酒和日本酒,中国的景德镇瓷器和日本的伊万里烧瓷器,它们之间都有相通的地方。此外,古代中国和日本都对山岳有一种信仰;中国的道教和日本的修验道非常类似;中国少数民族的有机农法技术,在日本江户时代对日本农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之间的海上贸易也源远流长……

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中日文化交流呢?我认为,可以邀请一些继承了传统技艺的中国艺术家和中国各地有名的料理师傅,到日本遗产地区进行交流、展示。日本各遗产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通过交流、展示,大家可以发现双方文化的共通性,两者结合宣传,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後藤伸一: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日本遗产。日本遗产是日本文化厅认证的文化遗产,今年已达到83个。由于日本年轻人对本国遗产不感兴趣,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文化遗产,日本就对其进行了故事包装。这样不仅日本人,外国人也很容易理解。我个人觉得,日本遗产如果能够和中国文化有所联系的话,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川田大介:就像前面所讲的,通过传统文化交流,在把中国现代文化传播到日本的同时,把现代日本文化传播到中国。比如说,不管中国还是日本,制铁方法都源远流长,制铁所需要的原料铁矿砂,在中国比较有名的产区是龙泉地区,在日本则是出云地区,这两个地域之间就可以联合举办展示、交流活动。还有就是传统服装,日本比较有名的是和服和吴服,中国南方地区也有相似的传统服装制作工艺,日本京都和中国南京就可以联合举办服装交流活动。再比如药材方面,中国的中草药历史非常悠久,日本富山的汉方药也是源远流长,可以就药材的制作、贩售等进行交流。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发酵文化和日本茨城县的纳豆、中国湖北的中华蜜蜂与日本岩手县的古来种蜜蜂等,都是加强交流的不错选择。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是文化继承节目。可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介绍两国各种相似但又不同的文化。如中国景德镇瓷器和日本伊万里烧瓷器,通过采访各自的传统工艺师、工匠,介绍两者的特色、工艺等,吸引两国人民互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方法。

二是主题文化传播线路。如日本酒来源于中国,自中国中原地区沿长江而下、经武汉入海来到日本。可以设计一条旅游线路,把中国各地区的文化习俗通过长江沿岸一直到日本都联系起来,逐步介绍各地的美食、文化、风土人情,也是很好的宣传方法。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微信二维码

版权所有北京世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30544号-1

  

Copyright ©2003-2019CRC Media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