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中央与地方媒体在武汉肺炎新闻报道中的得失—— 调查记者不能缺位

  • 分类:世研商学院
  • 作者:广电实战
  • 来源:广电实战
  • 发布时间:2020-01-26 21:2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来势凶猛的武汉肺炎让人糟心。当下瘟疫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大部分医生和护士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和疫情斗争……而将这些信息公布于众的媒体人也没有片刻怠慢,他们时刻关注着最新的进展,努力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将这些信息传播得更远更广。

中央与地方媒体在武汉肺炎新闻报道中的得失—— 调查记者不能缺位

【概要描述】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来势凶猛的武汉肺炎让人糟心。当下瘟疫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大部分医生和护士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和疫情斗争……而将这些信息公布于众的媒体人也没有片刻怠慢,他们时刻关注着最新的进展,努力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将这些信息传播得更远更广。

  • 分类:世研商学院
  • 作者:广电实战
  • 来源:广电实战
  • 发布时间:2020-01-26 21:27
详情

  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来势凶猛的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让人糟心。当下瘟疫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感染病毒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大部分医生和护士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和疫情斗争……而将这些信息公布于众的媒体人也没有片刻怠慢,我们时刻关注着最新的进展,努力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将这些信息传播得更远更广。

  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在其页面内设置了“实时疫情”选项,点开选项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武汉肺炎最新的情况,比如说感染人数和感染范围等。

  再比如说,为了做好疫情的科普预防工作,广东科技出版社通宵作战、连夜攻坚,图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将于1月23日上午与广大读者见面。

1 央视记者始终走在第一线

  在突发性事件中新闻报道尤其重要。新闻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等特点,报道不及时、不准确、不透明将会导致信息不对称,这将会进一步滋生更多的谣言和恐慌,既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又不利于对疫情的预防控制。

  《沉默的螺旋》的作者伊丽莎白.诺伊曼曾提出:“舆论是社会的皮肤。”

  ① 舆论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

  ② 舆论在维持社会整合方面作用重要,就像作为“容器”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的社会解体的“皮肤”。

  中国媒体界的“大哥大”中央电视台在这次肺炎报道中的行动可圈可点。首先,大批央视记者在全国各大城市(武汉、上海、天津、广东、河北、广西等)的重要交通枢纽(机场、汽车站、火车站等)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直播报道;

  其次,武汉医院病房里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也得到了全方位地展现;

  接着,主播白岩松通过远程采访权威专家钟南山进一步澄清了一些事实;

  此外,央视新闻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实时报道疫情的最新进展。

  最后,关于武汉疫情中的网络谣言,央视等主流媒体也在第一时间进行辟谣,全力以赴将谣言扼杀在萌芽中。

  还值得注意的是,央视新闻在呈现客观事实的同时也十分看重舆论的引导,大篇幅地报道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的吃苦奉献精神,从而很好地缓解了社会焦虑。

(武汉肺炎中的出镜女记者——倪晶依。)

(武汉肺炎事件中的男记者——巍然)

(武汉肺炎事件直播中的央视女记者李洪蒙)

(武汉肺炎事件中播中的男记者——孙强)

(武汉肺炎当中的出镜记者——蒋晓平)

(武汉肺炎事件当中的女记者王晶)

  央视新闻的记者们永远走在路上,他们手里拿着话筒,嘴上带着口罩,哪里有危险那里就有他们逆流而上的身影。

2 地方媒体没在第一线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现行管理体制是“四级办台”,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不同媒体服务的范围和定位是不同的:中央媒体应该着眼全局地方媒体主要服务地方。可是在这次武汉肺炎事件中当地的媒体却集体选择了“失声”——没有原创内容、没有派记者实地采访、大量使用二手信息。

(省级主流报社微博转发8秒小视频获赞34个)

(省级电视台转发新京报视频获48个赞和1评论)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省级媒体为何大量使用别人家的素材?地方主流媒体的媒介融合为何如此尴尬?是业务能力不行?还是其他原因?按理说省级媒体在本省应该拥有更加丰富的人脉资源,理应呈现出更多不同的信息,但实际情况却令人大吃一惊——没有原创内容,单条点赞不过百。武汉封城封得是交通而不是信息,地方媒体人理应负起更大的责任,传递出更加理性客观的声音。

  再把目光转移到地方省级媒体的微信公众号上,“湖北日报”的微信公众号还算不错,最新一篇文章《如果我上战场,希望我能活着回来!》的阅读量大约为6W左右,往期内容不乏10W+。相比之下,湖北卫视的微信公众号图文的阅读量就略显尴尬了——单篇阅读量不到2000。

  地方媒体不仅应该走进一线,更应该学会利用一切手段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至少要做到“网台同步”,因为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一致,比如说年轻人不看电视、老年人不玩手机等,瘟疫之战同样也是媒体之战,有策略、有方法、有效果的信息传播对瘟疫的防控工作只会起到增分的效果。

3 我们的时代离不开调查记者

  尽管在这次武汉肺炎事件中央视的反映还算及时,但是仍旧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内容的深度不够,长达3个小时的直播由多个记者完成,因此内容较为散乱;其次,记者的提问方式过于保守(出镜记者并没有在现场挖掘出比较生动的信息),导致直播的节奏比较枯燥。最后,采访对象过于单一,大部分央视记者在新闻现场只采访了工作人员并没有采访乘客等人。

  网上很多人喜欢拿这次的武汉瘟疫和2003年的非典进行对比。2000年至2010年是中国媒体的“黄金十年”,在那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很有个性、很有理想的新闻人比如说王志和柴静。

  2003年非典时期记者向钟南山提问:

  “按照你们的看法,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

  “什么现在已经控制?根本没有控制!”钟南山回答道。

  记者又问:“中国医护人员的防护有没有到位?”

  钟南山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没有!”

  随后在接受专访时,央视记者王志问他:“你关心政治吗?”

  他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想搞好自己的业务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这本身就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能够做到最好,这就是他的最大政治。”

  2003年4月,柴静是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同时也是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同年,非典肆虐。她深入到一线,七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参加了《北京“非典”狙击战》的拍摄,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长达35分钟的新闻纪录片《北京“非典”狙击战》至今重温依旧经典,柴静选题的角度、提问的方式和语气十分专业,采访的人群同样具有代表性,片子镜头的切换编排毫无违和感,一问一答震撼人心、余味悠长。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日的历史。曾经的范长江不顾艰难险阻深入大西北进行沉浸式地采访并留下了《中国的西北角》一书,该书不仅客观地描写了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而且还加进去很多深度分析和个人感受,至今读来范长江的形象和旧中国的惨状如电影般在读者脑海中浮现。

  原来所谓记者,就是时代的记录者啊!

  普利策曾说过: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报纸的版面越干净,社会的现状越肮脏。调查记者是社会的医生,可当下我国能拿得出手的调查记者寥寥无几……人到用时方恨少,武汉瘟疫中的地方媒体真地尽责了吗?我们的社会真的不需要调查记者了吗?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微信二维码

版权所有北京世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30544号-1

  

Copyright ©2003-2019CRC Media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